来,我产生点内容

今天下午听李如一的《IT公论》,挺早的一期了,内容是《不用笔记本工作的人》,嘉宾是李楠。大概讲了iPad mini、iPad Air和Mac OS的新一代操作系统mavericks(对于当时来说)的一些情况。节目最后,李如一讲到了现在人们每天的“刷”的状态,刷各种各样的内容,比如知乎、微博、朋友圈等,刷完之后一阵空虚。李楠回应道,刷是一种瘾,有这种瘾是因为你足够无聊,我们可以去写点blog,做点podcast,去真正产生内容而不是过度消费内容,那样我们就不会那么无聊了。

也是听到这,我才想起我还有个blog站点呢,深深地认为李楠讲得很有道理,这不跑来写文章来了。

最近不知怎么的,打飞机次数猛增,比在学校多多了。不知道是不是出来之后,一个人一间房,变得放肆起来,还是这个年纪性欲太强,需要发泄。也或许是单身一个人,没有什么感情寄托,比较容易气盛浮躁。打飞机是一种瘾,每次打完心里一阵空虚,跟刷状态一样,还带点罪恶感,觉着每次从找片到下片到看片到最后射出来这个过程还是很费时费神的。除此之外,它扰乱了心神,对接下来要做的事也会有一些影响,破坏了个人精神状态的连贯性。

今天睡午觉的时候,一直在想这事,想这事背后的一些行为动机。或许应该对这事放下心理压力,放下成见,减轻对自我的责备,毕竟自己不是沉迷于色情之中。转移注意力去做好其他的事情,更为重要。另一方面,该自律的还得自律,不能由着自己的性子,控制好频率,算是一个较好的解决办法了吧我想。

另一方面,上周四韩寒的《后会无期》上映了,引起了很大的反响,大家都在拿它跟郭敬明的《小时代3》比,看谁的票房高。郭敬明的书没怎么看过,他的《小时代》当时和同学去看了,看完后没什么感觉,和自己的生活没什么交集。韩寒的书看得很多,基本都看过了,像《他的国》,《洪水猛兽》,《像少年啦飞驰》,《就这么飘来飘去》,《一座城池》,《1988》,《三重门》(实在是读不下去了)等。读起来最舒服的是《他的国》,《一座城池》和《1988》,《长安乱》和《光荣日》都只读了一部分。他的这部电影和跟这几本小说带给我的感觉差不多,都是类似的情怀,电影不算难看,但也没有很打动我的地方,这种东西还是更适合看文字吧。

我其实还是挺嫉妒韩寒的,他年少成名,现在越来越有名,长得不错,粉丝无数,写书出书,不缺钱花,姑娘一把,玩赛车,朋友一堆,家庭也有,创办《一个》,过着自己想过的生活(我猜的)。是不是有这样一个人生,夫复何求?我不知道。

还是摆正心态过好自己的生活吧。努力工作,长点本事,提升自己。挣点小钱,给自己买点东西,该投资自己的地方得大方下狠手。珍惜时间,多读书,多实践,多尝试,多思考。

成,就这么着。走一步,瞧一步,一步一步走好。

文章最后带来小野丽莎一首好听的歌,《Take Me Home Country Roads》,这是去北京音乐厅后所得,以后有时间再详细说吧。

http://storage.live.com/items/CD40ECD2D45B9ABC!5056?a.mp3

Almost heaven west virginia
Blue ridge mountains shenandoah river
Life is old there older than the trees
Younger than the mountains
Growin like a breeze
Country roads take me home
To the place I belong
West virginia mountain momma
Take me home country roads
All my memories gather round her
Miners lady stranger to blue water
Dark and dusty painted on the sky
Misty taste of moon shine
Tear drops in my eyes
Country roads take me home
To the place I belong
West virginia mountain momma
Take me home country roads
I hear her voice
in the morning Hours she calls me
Radio reminds me of my home far away
Driving down the road
I get a feeling that I should
have been home yesterday
Yesterday
Country roads take me home
To the place I belong
West virginia mountain momma
Take me home country roads
Country roads take me home
To the place I belong
West virginia mountain momma
Take me home country roads
Take me home country roads
Take me home country roads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那天早早地我便来到了学术报告厅,找了个靠前的座位,等待着一场讲座。这是北邮2014年网研院学术月活动的开幕式讲座,由陈俊亮院士担任主讲嘉宾,主题是《物联网与服务》。慢慢地人多了起来,厅里坐满了学生。不知什么时候,陈院士已经走到了讲台前。

陈俊亮是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通信与电子系统专家,中国通信程控交换技术的奠基人之一,中国智能通信网的开拓者。他生于1933年,是81的高龄了,和我们的爷爷是一辈人。他在通信领域做出了太多的成就,得过无数的荣誉,科研之余,还培养了很多人才,足以称之为大师。这也是整个报告厅都坐满了学生的缘故吧,大家都想来看看陈院士,都想在现场感受陈院士的大师风采。

在主持人的简短开场白之后,陈院士便开始了他的讲座。他先介绍了物联网的概念和相关技术基础,其次介绍了物联网 能为我们提供什么样的服务,还介绍了这些服务的意义以及他的工作小组正在从事的物联网的相关项目。可以看出,物联网是现在科技发展的一个比较大的趋势,也是一个将要深刻影响并改变我们生活的技术推动力。

陈院士这次讲座的节奏和内容重点都把握得很好,思维清晰缜密,我们大家鼓了掌。本以为这次讲座就到此结束了,主持人拿着话筒走上台前,宣布接下来是提问环节。第一个同学问了一个讲座中关于陈院士工作项目的问题。接着我抓住机会,克服在众人面前紧张的状态,向陈院士提了个问:你有什么样的人生建议给即将毕业的应届大学生?陈院士并没有直接回答这个问题,他拿着话筒说道:你提的这个问题太大了,我就说说我年轻的时候吧。

陈院士开始回忆起他的青年生活。他1955年毕业于上海交大电讯系,毕业后被分配到了北京邮电学院,也就是今天的北京邮电大学,从此一直在北邮工作,至今59年了。他说他刚被分配过来的时候,什么也不懂,帮别人打打下手,跑跑腿,改改学生作业。一段时间过后他被安排到一个电话部门去,研究电话传输。他说他大学最讨厌的就是这门课,偏偏毕业后还要研究这个,无奈只好硬着头皮撑下去。后来1961年的时候,他被送到苏联莫斯科去继续深造。当时学院组织了考试,筛选老师出国深造的名额。起初,学院是不想给他机会的,因为他的政治背景不过关,但由于他的考试成绩实在是太好了,学院最初还是派他出国了。再后来学院有几个留学美国的名额,也组织了考试,考英语。他一点也没有准备,结果仍然考得相当出色。说到这里的时候,他停了停,继续回忆。他说他初中是在上海一家教会学校念的,学校对英语要求很高,而且每周让他们写一篇英语周记,这给他打下了坚实的英语底子,一直受用。讲到这里的时候,他情绪有些激动,他说: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这句话你们记住,这句话是真理。上天是公平的,每个人的一生都有过几次机会,就看机会来了你抓不抓得住,功夫在平时。没有人能随便随便成功,成功是需要付出极其艰辛的努力的,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他情绪平静了之后,还继续回忆了很多,包括他在北邮的一些工作,他领导的一些项目等等。最后,他又语重心长地说了一句,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付出一定会有回报,请你们记住我这个八旬老人给你们的建议。会场爆发出了热烈的掌声。

我问这个问题的原因是因为自己即将毕业,马上参加工作,对自身和未来感到迷茫,迷茫点在于如何应对外面的社会,如何去努力,如何真正实现自己的价值,这人生该如何走下去,我想听一听一个大师级的老爷爷会怎么来给一个迷茫的年轻人指路。我得到的回答或许并没有解决我的困惑,但我从陈院士的经历中看出了一些事情。他那会毕业时没有什么选择,直接来到了北邮,到了北邮之后,做了自己不喜欢的事,但还是把它做得很好。后来几次出国深造的机会都因为自己平时的努力而被他抓住了。在北邮工作的这59年里,他一直兢兢业业,用他的话说,他一直过着苦行僧般的生活,没有假期,然后一路走到了今天。

我不知道在我这个年纪思考一些关于人生价值和未来的问题究竟是不是必要的,但我从陈院士的身上学到了一种从容对付、刻苦努力的品质。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这个看似老掉牙的道理有多少人真正领悟到其中的精髓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