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我的信仰的初步形成

弗洛姆在其《自我的追寻》作品里谈到,信仰不一定要涉及宗教。昨日在我博客里发表的《真我爱我》里,我清晰明了地阐述了自己的三个基本人生态度:积极地面对生活和自己;自己为自己负责;自爱,自我依赖。

我发现,说这三条基本的人生态度构成了我的信仰也不为过。当自己迷茫不知所措的时候,它给我指明方向;当自己被伤痛侵蚀时,它给我力量,拯救我自己;当自己迷失自我时,它唤回自我,坚持自我的人生方向。我亦发现,如果没有它们,我都不知道该怎么去生活,该怎么去存在,可见它们对我的重要性。

好像高中就开始思考自己的信仰是什么了吧,因为觉得有信仰是一件很光荣和值得自豪的事情,因为觉得作为超级大学霸的我怎能没有信仰呢。但问题是我该信什么呢,信上帝吗?我对上帝感到半信半疑,并不确定。最后思索再三,觉得我还是信仰学习吧,学习给自己带来不同,带来改变。现在看来,这个信仰也不错,至少催人奋进,汲取知识。不过那时还是一个十多岁并且稚嫩的高中生,是会产生很多想法,会思考,思考人生的意义啊,思考自己想要什么之类的,不过无论从阅历、心智、情感、精神上来说,都确实欠缺历练。

到今天,细数我所经历的一切:父母去外地务工,生下我,由于我天生的敏感,对社会文化的捕捉,为自己作为一个、四川人感到羞耻;特别喜欢和别人进行比较,与同学的一点点不同都会对我的自信心与自尊心产生影响,比如所用的文具、所穿的衣服、所居住的环境、父母的外貌与职业等等;加上与父母在一起所经历的一切,那些不堪、那些伤痛、那些恐惧、那些担忧、那些深深的自卑、那些深深的孤独;后来,早年间远离父母独自一人回重庆求学,经历的一切;再后来,父母的双双离世;以及那些我所从社会文化中汲取的一切。

我对这一切都不理解,我感到不开心,我感到压抑,我感到无法释放,我不知道自己究竟怎么了,我不知道自己究竟要什么。我开始对自我进行探索,连带着对我周围的人际关系、我与原生家庭的关系、与兄弟姐妹的关系、与所处的时代背景进行追溯与探寻。我开始构建出一幅关于我整个人生的完整画卷,我看到了我的命运,那无法逃脱的命运,以及我所深深自卑的一切。

要对这一切进行彻底地拥抱与和解并不容易,我做了许多异常艰辛的功课。我追问,追问人生意义,追问我该如何存在,追问我的人格核心、追问我怎样去成为自己、追问我该如何去爱。我挑战,我挑战自己的理想化意向,挑战自己的生活态度与人生态度,挑战自己的勇气极限,挑战自己的恐惧,挑战自己所畏惧的一切。

然而这一探索与自我救赎之路依然充满各种困难,犹豫不前、退缩、逃避,不敢去直面,放不下执念,内心的各种冲突,对立的价值观与态度,放不下虚妄,不相信自己的理性,不相信自己的能力,不相信别人,我活在了一种被一种深刻焦虑驱动的不安中。

值得庆幸的是,我从来没有放弃自己,也从来没有随波逐流,我知道,有一天,我所有的疑问都会有答案。靠着这样一份渴望成长与绽放的信念与期待,我坚持了下来。我也终于明白,要想真正全心全意地投入到我的生活中去,我必须对自己的过往与内在进行整合,形成一个较为持续稳定的自我,带着这个自我去面对后面的人生。

所以我形成了我的基本人生态度,它们也构成了我的基本信仰。

接下来,我想面对一下我选择这一信仰心里面所产生的恐惧感:里面有害怕失败的感觉、有害怕孤独的感觉、有害怕未知的一切的恐惧、有不被爱的恐惧。

这些恐惧感伴随我多年,今天,我想在这里用我的信仰将它们逐一击破。为达到这一目的,可以更为系统地对我的信仰进行论述。

一、积极地面对生活和自己

我之前说过,积极是一种人生态度的选择,本质上积极不是好与不好的区别,在我看来,它就是各人的一种选择。无论经历过什么,无论受到什么样的限制,我都有选择积极的态度的自由意志。关于生活,受弗洛姆《自我的追寻》的启发,我悟道自己是生活的艺术家,生活是自己的艺术品。而任何一门艺术,都需要投入自己去学习其基本理论并进行实践。生活里边包括自己、自己和别人、自己和物质世界,如何处理好这些关系,是需要自己下功夫去学习并实践的。在碰到挫折时,能够从积极的态度去进行反思与总结,提炼与升华。这里面,我还想重点提一下”信任“。积极地面对生活和自己,也意味着是一种对自己、对他人、对世界的信任,这份信任感是促进自己积极融入自己所在生活的一个关键性因素,不要疑虑,要去信任。对于我来说,要去选择信任会比较难,不过要做出改变,冒一些风险,我也愿意去承担,因为这是我的选择。

二、自己为自己负责

还在幻想有个天使、有个能够满足你需求的天使来拯救你?还在幻想通过爱情来救赎自己?还在幻想有人该来负责收拾你一团乱麻的人生?还在幻想有人该来负责你的情绪和感受?还在幻想意外收获与天将喜讯?还在幻想能够轻轻松松地安排好人生?还在虚妄地向生活要求更多?还在想通过他人的肯定来证明自己与自己的价值?

醒醒吧。收回自己对自己的掌控感,要承认、要去相信、要去扭转自己的思维,有这样一个事实:自己本质上是孤独的,自己不可以选择自己的出生,但可以选择自己要走的道路,不要将责任推给命运,那是不负责任的说法,即使与命运有关,你也得把它完完全全地承担下来,这才是你成熟的表现。你才是你自己的主人,与他人无关,你不属于任何人,你属于你自己,任何人也不属于你,你与其他人存在的仅有关系而已。

一直害怕做出选择尝试,担心这担心那,为自己设限,给自己找各种理由,其实本质上还是害怕跨出那一步,做出那一个承诺。这背后当然有更为复杂的心理,当然,害怕为自己负责也是一种因素。一直想着等找出一条完美之路再进行实践,其实据此亦可以推断出自己内心的脆弱与对自己的不自信与不负责任。想到什么就去做吧,承担其后果与责任,走偏了再换个方向走即可,莫要害怕,还有什么是你所不能承担的呢?

三、自爱,自我依赖

这一条,起着支撑前两条的作用,没有这两条,前两条亦不能以最大地有效性贯彻到底。Self-Love,Self-Reliance,说着简单,可我在中国长大的经历告诉我,一个人要学会去看轻他自己,忽视自己内心的感受,自己的价值由自己的占有所决定(外貌、身材、社会地位、学识、家庭背景等等)。在这样一个环境下浸泡多年,要想说一句我爱自己,都感觉到害羞、羞愧和难以启齿呢。你怎么可以那么肆无忌惮地去爱自己呢,你应该回归于集体,应该去爱他人啊。可这里面有两个问题:一是不做到自爱,怎么能够真的给予他人很好的爱,这里面的一致性被打破了,要爱邻如己。二是一味地去找寻他人对自己的爱,对自我会产生很大的破坏性,诸如自己的存在感建立于他人对自己的反应上,自己无法感受到有一个稳定的自我感觉;还有就是将自我拱手让给别人,诸如自尊感、自信感等等。韧心旎说:让自己发自内心尊重人的根本价值,只有这样做,你才保护了你的根本认知,相信你的价值就在于你的存在,与一切无关。只要你在思考,你就可以允许自己失去,也相信自己会获得,且无论失去还是获得,你生命的价值是恒定的。尊重人的根本价值,这是最基本的自爱练习。只有在自爱之上,你会了解你是谁,并拥有勇气去做那个最真实的你自己。

自我依赖,即在任何事情上本质上依赖自己。自我依赖是支撑自己去面对世界和生活的坚强支撑,而自爱为这一坚强注入温暖的滋养。二者结合,足以让自己有力量去面对任何风雨,包括生死。是否还无法相信自己,是否还觉得自己需要从别人那里去寻找评价的影子,是否还觉得自己一定要靠所谓的比别人优秀来获得优越感和安全感,是否还觉得要靠别人来提供支撑自己的根本源动力。放弃吧,本质上,到目前这个年龄阶段,你能唯一依靠的就是你自己而已。你与他人有的只是一段段的关系。自我依赖吧,依赖自己的理性、能力、判断、分析与直觉,去面对一切。

综上所述,我所形成的基本信仰可以给我力量,承担下来我所有一切的恐惧,并坚定地走向自己的人生之路。

成长是痛苦的,真的很痛,当你放弃依赖任何人,当你放弃有人来拯救你,当你真正彻底地放弃了,你做回了自己的主人,刚当上自己主人的你有些不习惯和无所适从,不过,没有关系,慢慢地你就会习惯,并且习惯拥有自我的这种感觉:我=我的自己+我的力量的创造者+我的力量的中心。

当蜷缩于花蕾之痛超过绽放之痛时,你终将绽放。成长是我唯一的道路,亦是我自己的自由意志,承担下来其所带来的痛苦就好了。之后,就自由地飞翔吧!

 

真我爱我

就从今天早上的顿悟开始说起。

7:30闹铃醒后的那一瞬间,头脑中恍惚闪过我要一个人乘车去医院复查的整个画面,然后我感受到了孤独与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感觉。这种难以名状的感觉多年来一直伴随着我,我想试图去分辨清楚,倏忽之间,我产生了一种顿悟:不知从何开始,我逐渐地远离真我,被一种深深地焦虑所驱动,开始了我认为能带给我安全感的找寻之路,这条找寻之路亦是一条虚妄之路;我对自己没有信心,我不信任自己,我不信任生活,我用我那该死的疑虑对生活的一切、世界的一切发起质疑。“质疑一切”本身我觉得并没有什么问题,我的问题在于自身的存在处于一种真空之中,对生活的一切保持距离,没有自己基本的人生态度,或者所建立的人生态度的基础相当脆弱,亦不能给自己提供健康的动力。那么这样的一种质疑便成为疑虑,最终导致的结果就是自我的逐渐消失和生活参与的解离,这真真是一种非常糟糕的体验,最要命的是,它无法让人全心全意地投入其生活之中。

当我筋疲力尽、满怀疼痛地继续行走于虚妄之路上时,终于撑不下去,精神上与情感上产生了崩溃。此时有一些极细微的声音从心底流出,那是真我在发声,它在说,救救我吧!

这一声音,尽管细微,却意义深远,影响深远。跟随这一声音,我开启了自我救赎之路,至今已行走四个月左右。我真的一点都不太情愿对我在这条路上的感受做出回顾,因为我知道自己所受的苦和痛是那么的多!我才发现,我是会疼痛的,可想而知,以前我生活的多么麻木,或者多么地没有能力去拥抱我的现实生活。当生命中巨大的痛苦向我全面地袭来,我泪流满面,我苦苦询问,苦苦追寻,询问我生命的意义,追寻我那迷失的自我。我做了非常多的功课,倾注了许多金钱、精力,去思考,去感受,去体验这一切究竟是为什么。往事不堪回首,我亲眼目睹自己是如何一步一步地去找到自己的疼痛位置,并对它们进行处理。痛苦、焦虑、快乐、幸福、自由、创伤应激反应、挣扎、疑虑、希望、理想化意向的破裂等构成了自我救赎之路上的大部分内涵。

今天上午的顿悟为这一内涵又注入了新鲜的血液。我躺在床上,决定要不要去医院,或许觉得去了也没有什么用吧。最终,我还是起床了。洗漱的时候,我看着镜子里的自己,一点点地去体会内心的所有感受,恍然大悟之间明白:是我自己失去了对自己的信任,失去了对生活的信任和热爱,内心已被诸多虚妄所蒙蔽。我指导自己的明灯就快要熄灭,我得小心地呵护着它,并对其注入灯油,以便继续指导我的生活。我怕自己过不好生活,我害怕负担起自己人生的全部责任,我害怕成为自己的主人,并为此承担所有选择带来的一切后果。我害怕,所以我竭力寻求一条完美之路,只要我完美了,就不用再害怕了,一切问题都可迎刃而解。可是这里面存在着两个问题:一是,恐怕人世间尚无法创造出一条对于每个个体都适用的完美之路;二是,这种想要变得完美的动力源本质上是来自于对他人的依赖,渴求以通过自身的完美来赢得他人的喜爱,赢得安全感,赢得优越感。如此可见,这样的完美之路是多么地虚妄,我所做的一切又是多么地徒劳无功与浪费精力,这之中一切的精力本可以拿来好好地做自己,让自己成长。不过,从积极地角度上看,种种徒劳无功与浪费精力亦有其意义。

所以我形成的基本人生态度之一就是积极地面对生活和自己。对生活永远怀有信心,对自己永远怀有信心;另一方面,对自己有信心,也间接地等于对他人有信心,愿意去信任他人。积极本身是一种面对人生的态度选择。

基本人生态度之二就是自己为自己负责。大事小事为自己负责,敢于做出选择,并承担选择带来的后果和责任。在做选择的同时,应该学会相信自己的直觉与分析,最重要的,要跨出那一步,即做出自己的选择,选择自己的立场。永远不作出选择亦等于一种选择,永远不表明自己的立场亦表明一种立场。

基本人生态度之三就是自爱,自我依赖。弗洛姆说,爱是一门艺术,不仅需要我们掌握其理论,亦需要我们投身进行实践。为了使自己成为一门艺术的大师,需要把自己的一生都投入到这门艺术之中,恕我目前尚无法做出“成为大师”这么重大的志向选择。爱的艺术需要保持纪律、集中、耐心与极大的兴趣,要努力找到“自我”的感受:我=我的自己+我的力量的中心+我的世界的创造者,可早晚练习(感觉这一点上和冥想有异曲同工之妙)。

三条基本的人生态度就描述到这里,基本态度的设立并不是为了标榜自己或者是为了好玩,或者是为了炫耀自己是个有人生原则的人。这些基本的人生态度之所以形成,源于我过往的人生经历、思考与总结、从痛苦中所领悟的道理以及前辈大师们的精神指引,我相信它们,所以我选择它们。而选择它们之后,彰显它们最好的方式就是切身地进行实践,至少要从行为上外显出来。

我深知这一顿悟的来之不易,某种程度上它是自我超越的一种表现。它基本上涉及了我所有的哲学思考、怀疑、对痛苦的领悟、对自我的追寻、对过往人生经历的消化与转化,我所有经历过的那些挣扎、呐喊、内心创伤能量的释放,为这一顿悟创造了条件。它来之不易,我亦极其珍惜。

还有一点灵感也算是我的收获。那就是我明白了以追求比他人优秀(为了获得优越感)为源动力的自我驱动是多么地对自我具有破坏性。追溯这一源动力的形成根源,则跟所在的社会文化、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脱不了干系。我要对这些东西加之以我深深地无情地批判,此刻我的内心是愤怒的。我以前不敢说社会有问题、父母有问题、不敢说学校教育有问题,最后,没有办法,所有的一切都是我自己的问题,如此也可以看出我内心那根深蒂固的仇恨自己、厌恶自己的心灵枷锁是如何形成的。批判愤怒之后,当然不能说要社会、父母、学校来为我进行负责,负责修通我自己的问题,似乎好多人永远忽略了这样一个事实,那就是只有自己,自己,才是自己永远的明灯与主人。纯粹地追求比他人优秀会导致自卑的情感,对自我的消极认知,让自己受困于一场永恒的焦虑之中,因为总有比自己更优秀的人;此外,这一追求会将自己的自我价值感建立在他人对自己的评价之上,以致会有一种很不稳定的自我价值感。另一方面,优秀之标准,亦是个争议非常大的问题,何者为优秀,此一优秀究竟是满足了自己对自己的真心的期待,还是满足了社会机器、他人的声音在自己内心内化过后的期待?由此,我们可以看到,以追求比他人优秀为目标的动机,无论从其动机的根本出发点,疑惑是此一行为的最终导致的结果来看,不管其结果如何,这一追求过程中对自我产生的摧残和影响或许是终生的,并且从根本上限制一个个体潜能的发展,因为他不自由。

再有的一点收获就是要面对自己,需要自己对内心产生的任何感受保持一种觉察和完完全全地诚实。自己是骗不了自己的,除非一个人他逃避他自己,自己只能去和自己进行交流,对不一致的地方进行协商,最终的目标是达到自我的一致性,发乎内心地进行自己的选择。这里面可供具体操作的技巧就有很多了,从心理咨询的角度,比如双椅子法、投射法等。面对自己也许是我们一生的功课,其次面对的路径选择,比如点A与点B之间,其实是直线最短,但走直线往往也意味着最快地抵达内心最深处,这所带来的诸多感受(如恐惧、羞耻)也着实需要一颗平和坚强的心灵来进行承担。在这方面,我走了许多弯路,我的目的地是B,但我从点A出发时,并不敢直接地走向B,除了饶弯路外,我还给自己筑起了很多高墙栏杆,这样的话,自己为了到达B点,需要克服自己给自己设立的诸多障碍;更进一步,对于自己给自己设立的障碍,自己可能也会以再筑障碍的方式来解决,如此,最终的结果就是自己完全被自己限制在一个狭窄的范围内,无法体验到自己内心最深处的感受,这种内心最深处的感受是自己需要去跟随的,如此,那句“Follow Your Heart”也有了其理论基础,并不是一句空话。

这是我2017年写的第一篇文章,2015年、2016年元旦的时候,我记得都在博客里进行了一下年终总结与对新年的一些期待与安排。就不对我的2016年进行总结了,表面的总结文字只是一些现实事件的描述而已,无法传达出背后承载的深厚的情绪,因为它太特别了,只可意会不可言传。至于一些新年的期待,无它,安静地绽放自己的生命,体会每一个特别的生命时刻。有具体的想法时可以另起一篇文章,谈谈17年想做的一些事。